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9
金牛区民政局“地名故事征文”
金牛坝:张大千旧居
冯俊龙
一
进入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泉路2号金牛宾馆,在转盘处左转,顺着林荫小道往前,一座一字排开的川西民居,6间正房,两侧各有2间配房,青砖黑瓦,地面干净整洁,摆设整齐规矩,丝毫没有一点岁月的沧桑。一块白底金字的牌子,上面庄重地写着“成都市历史建筑”。这里就是张大千在四川唯一有产权的家。
张大千的画作,以现在的价格,最高可以卖到数亿元以上人民币,即使随便一幅即兴小品,或者未经过精心构思的作品,估价也会超过万元。张大千在50岁之前就已经“富可敌国”,但世人都说他“贫无立锥”之地。事实证明,后来他虽然在国外有诸多住地,但在国内有产权的旧居,只有成都市金牛区这一处。
如此矛盾却又极其真实的背后,是一位艺术大师在爱好与爱情之间的踌躇,更是一位风流名人留在成都的人间烟火气息。
二
张大千一生除了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之外,他还尤爱美人。也许是艺术家天生浪漫,或者说张大千生来情感丰富,他一生桃花不断。在娶了三房妻妾、儿女成群之后,已经人到中年的张大千,忽然邂逅女儿的同学徐雯波。这位时年才14岁的美女,一下子让张大千心潮澎湃。30岁的年龄差距,没有成为爱情鸿沟。4年后,18岁的徐雯波成为张大千的第四任太太。这时是1947年。张大千举家迁回四川已经9年。
9年前,张大千不屈于日寇淫威,在战乱中辗转回到四川成都,可以说历尽千辛万苦;9年来,张大千不断历练绘画技艺,生活依然颠沛流离,但他依然坚持刻苦作画和乐观生活。
1917年,18岁的张大千从家乡内江出发,到达上海,东渡日本,再返沪移居苏州、南京、北京,1938年从上海回迁四川,张大千在外面的世界漂泊了21年,然后在成都总共生活11年。他先后在郫县钟家大院、成都桂王桥与沙河堡等地有过多处借住地。
蓦然回首,他才惊觉,飘零半生,除了出生地内江,他还没有一个家!娶了三房妻妾,有子有女,他却依然在寻求情感寄托。
三
1947年,48岁的张大千可以说已经名满天下。他的盛名,是他的才华支撑,而他的才华,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不过,张大千视财富为过眼云烟,他更钟情视之为生命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的母亲曾友贞和二哥张善孖(又写作张善子),对他一生影响可谓重大。
曾友贞心灵手巧,尤其擅长剪纸与刺绣。幼年的张大千常常依偎在母亲身旁,看她灵巧的双手,在剪纸或者布帛上,呈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精美图案。这对张大千后来走上艺术道路,意义深远。
张善孖有着极高的绘画造诣,对张大千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位与张大千一生感情浓烈的兄长,从线条勾勒到色彩运用,手把手地教颇具天赋的弟弟,毫无懈怠。因为喜欢,张大千学习认真,临摹刻苦。他从古人画作中,揣摩绘画技巧,领悟绘画意境和神韵,慢慢显示出绘画天赋和对艺术的独到理解。
随着绘画技艺的快速进步,张大千在画坛崭露头角。他的画作引起社会关注。1925年,时年26岁的张大千,在上海举办平生第一次画展,展出不久,100幅作品全部售罄。这次画展的成功举办,既是张大千旗开得胜的好兆头,又成为他走上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道路的开端。
十年之后,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张大千画集》,徐悲鸿作序盛赞“五百年来一大千”,是张大千绘画艺术走上新台阶的显著标志。张大千声名日隆,绘画技术日臻成熟,画作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四
凭借自己的精湛画艺,张大千的作品即使在民生凋零时期,仍然占据市场一席之地。售卖画作所得,除了供养一大家人之外,余额悉数存储起来,他要在这乱世之中,为这个家族建立一个安身之地。
闻听北京有一处王府出售,张大千去看了,感到满意。以他的身份与将来的发展,京城王府既气派,又宽敞,地理位置和文化氛围都较为适合。更为重要的是,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孖在几年前去世,这所七进式的院落,足够安顿下一大家子人口。尽管房价要500两黄金,张大千手头正好凑足这笔钱,马上交了定金,等着办好手续交接。
不知是好事多磨,还是万事皆由缘定。张大千忽然听说五代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现身了!
一直喜欢美女的张大千,可以说名画就是他的另外一位“美女”。这幅《韩熙载夜宴图》,不仅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巅峰之作,对研究音乐、舞蹈、家具以及社会风俗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被誉为“无声的史书”,深刻揭示南唐政局矛盾,所谓“一幅夜宴图,半部南唐史”是也。从临摹古画起步,到描摹名画提升,张大千从不放过任何收藏名画的机会。这幅《韩熙载夜宴图》既然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张大千怎肯放过?
没有过多犹豫,张大千退掉定金,买画不买房,一家人继续赁房而居。
房子与名画,都是身外之物,但房子作为栖身之处,身入房贵,身出房闲,本是漂泊之身,何愁找不到栖息之地?但名画却是唯一,可遇不可求,失之再难得。张大千的世界里,能带来精神享受的物质才最值得拥有。
五
转眼之间,张大千与徐雯波喜结良缘。这是张大千人生又一个新的开始。
美女比名画更能带给张大千创作激情,自然也更能满足张大千的精神需求。也许是为了给爱情一个承诺,也许是身负盛名的张大千已经倍感身心疲累,他不想再继续四处漂泊,他要寻找一个栖身之地,把心安顿下来,也让心爱的人感受到他给她的安宁与温暖。
这时抗战已经胜利,张大千在成都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成都是他从上海回归家乡四川的落脚地,也是他从此出发去敦煌的取经地。他在这里游览名山胜水,也在这里结构沉思;他从这里北上出川,去敦煌追寻晋唐艺术遗风。敦煌之行,带给张大千的是艺术上的丰收;敦煌行之后,张大千在成都与徐雯波的爱情,带给张大千的是新生活的开始。
钱与画及房子,都是身外之物,如今却要在这“身外之物”之中有所取舍。实际又难以取舍。
积攒的巨款买了名画,没有钱就买不来房子。如今的房子就是给新娶的娇妻幸福的保证。正在张大千踟蹰的时候,一位与他相交盛深的挚友伸出援手。张大千获得了一笔建设贷款,为爱建家,梦想将成。
六
天府之国,风光无限好,艺术巨匠张大千却居无定所。青城山、昭觉寺,山幽寺静,游山作画、写诗品茗倒还适合,但居家立业,却要另觅佳地。
城郊金牛坝,花草葱郁,古树参天,风景宜人。从这里东至昭觉寺,西到钟家大院、青城山,南到沙河堡,这些地方都与张大千在成都的生活密切相关。他要么去作画,要么去会友,要么去与散居各处的家人团聚。于是,张大千新家的地址,选择在了金牛坝。
一座简易木结构的泥墙瓦房,经过年近五旬的艺术家充满激情的改造,变成了一座中西合璧的川西民居。安顿娇妻绰绰有余,又让部分男弟子入住。张大千在这里设置画室,潜心作画、教习弟子。
稍有空闲,张大千或者摆宴设席,招待友朋;或者与友人唱和品茗,论诗谈赋。后世人皆知张大千爱画爱美人,其画其妻尽皆上佳绝色,不知其诗其词、书法评论也堪称精绝。
“画家必须终生学而不厌,在书法、文学、理论上苦下功夫,不可偏废。”张大千这样教导他的学生,更以“文人画之妙,不在丹青在诗书”自励。他的文学造诣,从他留在今天金牛宾馆内的旧居名称上,可见一斑。
七
相信很多第一次见到“税牛广”的人,都会被这个名字弄得莫名其妙。
“税牛广”的正确读音,是tuo niu an(脱牛庵)。“税”“广”是通假字,分别含有脱离、居所的意思;“牛”既有金牛坝地名的含义,又是张大千的自喻。张大千把这处与第四任也是最后一任夫人徐雯波的居所,取名税牛广,意思就是要从此脱离“牛”那般的辛劳与重负,在这里安心过自己的生活。他要用“税牛广”这样的斋名,给新夫人吃下一颗定心丸。
30岁的年龄差距,也许不算是巨大隔阂,何况张大千虽然48岁,却是名满天下的大师,而徐雯波年方18,不过却是一文不名,此时张大千不但自己感到身心俱疲,而且愿意给小夫人一个美好的寄托。从这点上看,张大千对爱人也是用情至深。也许正是他的用情至深,才有那么多的美女、才女追随他,他也才有那么多令人赞颂的作品。
后来的事实,果然说明张大千的爱,没有让他失望。徐雯波不仅在张大千生前尽心照顾服侍,在张大千去世30多年后,依然一直保持独身,沉浸在张大千对她的爱中。她是“唯一陪张大千白头到老的女人”。
八
如今的税牛广修葺一新,基本保留了张大千1947年到1949年与徐雯波在这里生活时的原样,徜徉其间,努力寻觅张大千在这里接近3年的生活轨迹,或者用力嗅闻徐雯波身上传递出来的青春气息,流逝时光却无情阻挡了习习凉风送来的讯息。
纵然如此,依然可以“在张大千家里看张大千”。墙上有条不紊挂着的各种牌匾,像成都图书馆汪毅先生捐赠的张大千文献馆一样,详细写着张大千在这里生活过的所有信息。最令人震撼的数据,是1949年4月到9月,张大千在税牛广竟然创作了29幅作品,其中就有《蜀江秋静图》(又名《江山无尽图》)这样的名作。
张大千自从1949年12月离开这里,再也没有回来。他留给四川、留在成都、留存在金牛税牛广的,是他生活过的烟火气息。
“行遍欧西南北美,看山须看故山青”“万里故乡频入梦,挂帆归日是何年?”旅居国外的张大千,思乡之情溢于言表。他的侄儿张心廉回忆说:“八叔无论在哪里,都是说一口地道的内江话,出国几十年,没有加入别国国籍,始终都是中国人,说中国话,吃中国餐,穿传统的中国服装。”就是这样的张大千,通过艺术输出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获得世界认可。
2024年,四川省委宣传部、文旅厅、文物局以及省旅投集团共同努力,张大千旧居修缮启动,同年9月29日开馆。现在,经历了时光洗涤的税牛广,依然屹立在金牛宾馆内的原址上,默默地迎接前来瞻仰它的人们。
原来,张大千一直留在他的出生地四川,张大千一直留在他生活过11年的第二故乡成都,张大千一直留在他日夜相伴了近三年的家税牛广。金牛、成都、四川,乃至所有中国人,都一直在向张大千致敬!
本文参考:
1.汪毅,《张大千成都金牛坝旧居研究》
2.华西都市报,《张大千放弃北京王府住成都小院》
3.成都住建,《你知道吗,张大千的第一套房产在成都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