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上风》2025年第2期
P. 85
金牛道·会员作品
谷先生季子贞及长孙韵谟知道我四十多年前
去过北山农场,1987年7月28日,特邀请我一同再
度重游。我想到北山农场严氏墓地上那两块可以
作为文物保存的碑碣,因而欣然驱车同去。我们访
问了原农场技术工人曾云福的妻子。流光如矢,她
已七十多岁的老大娘。现在她皈依佛门吃长素,体
力尚健,记忆清楚。她守着严氏的墓园,在此居住
了一个花甲,亲见农场的新建与发展。她很感谓地
谈道:1950年,农场付不出工资,因而解体。花木
无人经管了。更使人感叹的是,在动荡岁月时期,
祝夫人坟墓被“红卫兵”挖掘,一些殉葬物品全被
拿走,现仅有的只有墓园中的名贵树木十四种。这
是由于墓园已由村上办为小学,校园里的树才得以
保存。这些树木才是历史的见证人。
再看墓碑,一块作了水沟的桥板,一块作了学 祠站”。我兴奋极了,忙喊:“师傅!师傅快停车!”
校的洗衣台,但字迹尚清晰,可辨,说明这两块碑 我下了车说:“师傅,我给你双倍价钱,我要寻找
石,石质坚固,确是青石河峡石。当天,严氏子孙 严家祠痕迹。”师傅满口答应,便协助我拍照。更
看到这种情景,即与村支书联系,自愿出资,把这 令我惊喜的是,这一路都是严家祠门牌号,就连
两块碑石竖立于原墓地。作了桥板的那一块,买预 新建的“银杏园”小区门牌都是“严家祠58号”。
制板来换下,一切费用由严氏子孙付给…… 在公交车站旁边有一个高档小区,名字是“谷地
写到此时,虽然心中有些酸楚,但严家祠的 公社”,我忙跑过去想问是不是严谷声的后代在
墓地还是被保留了下来。祠堂办成了小学,当风 此建的楼盘,为了纪念他们的祖上谷声先生曾经
声、雨声过后,那朗朗的读书声一定能慰藉这儿曾 在此建的农场之地。门口的保安走了出来,我怕
经的文化之魂。 他们不准我拍照,赶紧走了,没想到这个小区的门
牌号也是“严家祠291号”。
寻芳溯源 谁说严家祠消失了!这些路名、地名、小区的
门牌名都是新标志的,他将渊源流芳。
2025年5月,我决定去寻找严家祠的文脉,便 我叫师傅把我拉到向海小学,师傅说向海小
坐地铁3号线到了天回镇陆军总医院下车。刚出站 学早搬走了,学校被打了围墙,荒在哪儿的。
口,就被火三轮师傅前来问去不去熊猫基地,去不 到了我20年前到过的向海小学,曾经完全敞
去银杏园?我的记忆里,20年前看到的严家墓地 开的学校全部修了灰砖围墙,大门处有两扇木质
在去银杏园的路边,我便说要去银杏园,于是我便 大门关闭了很久,门前都长满了杂草和青苔。幸
坐上了火三轮。 好两扇门之间有意条空隙,我用手机在门缝处把
路上我想,只要一看到有严家祠的字,我便 里边的一个“严家祠旧址”的牌子照了下来。
喊师傅停下。因为我在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 临走的时候,我又跑回去把隔着围墙的巨大
听说没有严家祠的地名,要写只能写向海村。还 红豆树照了下来。我再次从门缝里朝里边看,看
听说严家祠早已被银杏园地名所代替,严家祠已 见另外两棵红豆树已长得遮天蔽日。只有它们记
被淹没在民国的记忆里,淹没在老一代人的印象 得曾经栽种的主人,它们以枝繁叶茂的姿态,思
中。突然我看到公交车的站牌上有醒目的“严家 念着曾经与他们相伴的文化大师们。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