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上风》2025年第2期
P. 34
文选
第 · 辑 二 第 二 辑
后,是龙脉行进过程中突然耸起的高大山峦,通 劝阻者,该拘唤的要拘唤,该惩治的要惩治,以
常被称为“主星”或“应星”。它的主要作用是收 儆效尤。对地脉损坏处要拨资培护,让形胜之地
束气脉,并将气脉输入穴场,因此与龙穴的吉凶 继续为省城聚气补益。
直接相关。在风水布局中,少祖山的形态和位置 与此同时,布告中不仅通报了成都县武家梁
对风水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理想的少祖山应当 子两所瓦窑被严押拆除外,对带头落实饬令的窑
高大挺秀,奇特达观,能够展示出秀丽光彩,如 主事迹也给予了表彰和宣扬:“嗣据窑田地主郭
展开大帐、竖起华盖等尊贵格式。这样的少祖山 家域、裴世通、郭家安等,原将拆毁窑田地基出
能够有效地聚集生气,保护气流,从而提升风水 卖与黄刚侯祠(黄忠祠)管业,以培文风,而助脉
质量,进而影响穴场人们的运势。所以,它与省 运,业经买明在案。”黄忠墓和刚侯祠在今天的
运大有关系,绝不能有所伤害。因此,经本司道 金牛茶店子街道黄忠社区,武家梁子窑田应在今
奉批后,令成都县查明地界内对龙脉有所伤害的 天成都全兴酒厂以北郫都区犀浦街道的金粮社
事,严押拆除,永禁烧挖之事发生。 区位置(不远处就是曾家包),它作为黄忠祠庙
为此,总督吴棠在告示中特别强调指出:正 的产业,每年的收成款项用着祠庙的供奉、祭祀
是有这条气运所关的龙脉的存在“数千年来,毓 和修缮等用度,这对弘扬传承蜀中的三国文化,
秀钟灵诞生贤哲,蜀都文物之盛历西南各省之 以助脉运是有益的。
冠,地灵人杰成效昭然。”吴棠作为晚清一名才 从省脉的文字记载中正好印证了土桥一带的
能卓著的政治人物,在整个同治时期,一直与直 民间传说,老百姓口中的这条龙背正是省脉中从
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陕甘总督左宗 竹瓦铺耸出来的这条土梗,它过郫县,下犀浦、经
棠等疆臣齐名,翰林院编修钱振伦称他为“天 成都县之武家梁子直抵土桥,再到省城西门。今天
下治平第一人”(这应是指他在咸丰和同治朝时 的金科路、金瑞路一线正是这一脉络往下行的走
期)。在四川时,吴棠的身份很特殊,他当时不仅 向,当地老百姓称之为龙背看来是有道理的,因为
是四川总督,同治帝又特谕他领成都将军。作为 经同治年间这一番保护省脉(龙脉)轰轰烈烈的操
一名汉臣,他不仅可节制地方的绿营,也可统领 作,这一带的老百姓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了。
在川的八旗军营,连军政大小官员的升迁都可由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飞驰
他处置。他手握四川的军政大权,权力已达疆臣 而过。但这一百多年间朝代更迭,发生了太多太多
之最,却能如此看重成都“省脉”,并下令保护 事情。历史在变,观念在变,社会在进步,国家已
它。从大处看,这是他从江山社稷考虑;从小处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旧貌早已换了新颜。高
着眼,他一定也是懂得风水之人,所以,在作此 梗龙背虽已不见,但不变的是我们的本心。
决定前他多次派员踏勘,弄清来龙去脉,做到心 城市之脉是指城市中各种要素和资源的有
中有数,适实地加以保护。当他得知成、郫界内 机联 系,包括自然环境、人 工设 施 和人文环境
仍有数家窑主为博蝇头小利,不惜损伤龙脉,将 等。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体现了城市的
界内高墩古埂挖除殆尽,他对这种藐视饬令的行 独特性和生命力。成都市为了保护城市之脉,在
为十分气愤,令成、郫、崇三县沿埂交界处派差 发展理念上提出了“西控”的概念,本身这就是
密查,立即驱逐,拆窑封禁,并刻碑示禁。对不听 一种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