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上风》2025年第2期
        P. 66
     文选
        第 · 辑 二 第 二 辑
                   这是中国第一座综合性电子科技博物馆,                          此增加了对科学技术、科研人员的敬畏。
               2016年9月开馆。馆藏品1.4万件,“分通信、雷                           一楼参观完毕,满脑子充满了这样电、那样
               达、广播电视、电子测量仪器、电子元器件、电子                          电,二楼,还会看到什么?
               计算机等单元,以技术发展为脉络,追溯电子科                               放眼望去,仿佛走进了一个画展?四面墙上
               学技术的发展轨迹。”看着这些文字,心里就在                           都是画,玻璃柜里则摆放着一些严肃的学术期
               想,对电子科技一窍不通,大概率是看不懂,云里                          刊:国际一流,前瞻性的能源研究期刊《焦耳》、
               雾里走一遭而已。似乎是看出我们的疑虑,工作                           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细胞》、国际顶
               人员说,他们的办馆宗旨是“见人见物见精神”,                          尖学术期刊《免疫》、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世
               也可以说是“重在讲发展”。                                   界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自然》……印象中
                   没想到,参观的过程兴趣盎然。体积庞大的                         学术期刊的封面往往是严肃、单调甚至是枯燥、
               860型炮瞄雷达原型机和CERNT卫星通信天线                         刻板、乏味的。但是这些杂志的封面却是光怪陆
               雄赳赳地守护在室外,和相控阵雷达、空警2000                         离,花花绿绿的,恍如艺术杂志、娱乐杂志。
               预警模型都让人肃然起敬。                                        怎么回事?跟电子科技有关系吗?这才回头看
                   见识了银河IV号巨型计算机,看到了1987年                      展览的名称:“表达的魅力——学术期刊艺术封面
               11月制造的光刻机,制造芯片所需的单晶硅锭。看                         展”。“理性与感性,科学与艺术从来都不是对立的,
               到了收音机的发展——从矿石收音机到高集成度                           而是相互共生的一对翅膀,当翅膀翱翔于天地之间,
               单片收音机;手机的发展——从类似砖头块的大                           便带领着我们人类去感悟,去理解表达的魅力。”
               哥大到如今轻薄小巧的智能手机。不少人欣喜地                               墙上的画,就 是 那 些 杂志的 封面。一幅幅
               指着那些物件说,“我的第一个手机是这种”,“我                         看过去,第一眼都是一般人耳熟能详的神话、名
               们家的第一台电视就是这样的”……还有看起来                           画、典故等等,可以说一目了然,而作者是怎样把
               那么简单的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像玉雕的镂                         它和某个科学原理、科技知识联系起来的呢?或
               空小球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悄悄地触摸了5.12地                         者说通过这样的画面,表达、传达了哪些科学知
               震时的木质无人机,仔细看了它拍摄的“安县茶坪                          识呢?试举例:
               河流遥感图”“北川县城低空遥感航摄图”。而从                              中国神话“二龙戏珠”,两条龙在玩珍珠,比
               一张“大事记”图,了解了电子科技发展的简略过                          喻新型研制的Z型光催化整体水分解系统,由放氧
               程——从1897年英国人约瑟夫·约翰·汤姆逊发现                        光催化剂(红龙)、放氢光催化剂(黄龙)、电荷转
               电子的存在到当下的人工智能……                                 移介质(珍珠)组成,隐含的“Z”字表示系统的电
                   对于专业人员而言,更多的是看到技术的发                         子流动方向。(《焦耳》杂志2018年12月号封面)
               展,而普通观众感受更深的则是这些与自己生                                西方远古神话中的衔尾蛇乌洛波洛斯,不断
               活有密切关系的东西的变化。正如展馆前言所说                           吞噬自己,代表了生与死的循环本质,自噬是为了
               “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中,电子科学技术的诞生与                           降解细胞成分,以促进细胞存活和死亡,研究表
               应用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                            明微小RNA-14对于细胞死亡期间的自噬是必须
               变革起到了浪潮般的推动作用。当前,电子科学                           且足够的。(《细胞》杂志2014年12月号封面)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画面(此画面通常被绘
               的各个领域,其发展的速度、应用的广度、研究                           在古希腊陶器上)。类似于树枝的复杂图案代表
               的深度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想象。”是的,深奥的电                          小脑PC中连接的神经元。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会
               子科技和普通人是有距离的,但它的成果普通人                           导致步态紊乱,失去平衡和认知障碍。奥德修斯
               在使用,在享受。了解、知晓是一种知识的补充,                          代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型(SCA1)这种遗传性
               多少有一种原来如此、知其所以然的感觉,并由                           小脑障碍,他手中的木棍可以增强平衡性,象征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