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6 - 《上风》2025年第2期
P. 156

文选

        第 · 辑 二 第 二 辑



               简》保卫战;而《牛堰河畔》,她是从其语言艺术,                         不少知识。不但弄清了什么是书评,它与读后感、
               特别是妙趣横生的川西方言来评说,等等。这样                           赏析、文学随笔等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还知道了

               写评论,既避免了与别人的雷同,更从一个重点或                          真正的评论家应该具有的杂、广、博、深等知识
               侧面介绍了原著打动读者心扉的地方。她的评论                           储备及熟练的分析、概括、总结能力,以及如何
               对我很有启发和引领的作用,我特别爱读。                             去读与写。他还说,“好书评来源于知识的‘桶水
                   认识冯俊龙 老师的时间不长,但却给 我留                        针出’,也来自阅读的仔细专注。深厚的知识积
               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还记得2022年,在金牛                          淀才可打开眼界,潜心的阅读才能发现图书的独

               作协的文创主题活动上赠送我的新书《心田花                            特……”
               开》时,文友名单上并没有立入他,因为我还不认                              冯老师还说,多读书、读好书、认真读书,都
               识他,但他主动走上前来向我索要。出乎意料的                           会对每个人的无论文学创作还是为人处世,带来
               是,没几天工夫,他便写出了评论文章《忠厚传家                          巨大改变。他还说,做一个有担当、有良知的人,
               远,诗书继世长——从陈光裕老师〈心田花开〉                           是作家的根本。我认为他做到了,而且做得特别
               里获得的启示》发给了我。并在金牛作协下一次                           好,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的活动上,向我索要之前的文集,且又很快写出

               心得体会《感恩遇见,人生需要榜样的力量——                                               五
               读陈光裕老师〈心灵之旅〉〈风月无边〉有感》。
               这让我非常吃惊和感动,并主动向几位好友推荐                               健康状况比下有余的老伴与我,既未与儿女
               了他,他也是对他们所赠之书很快写出了书评。                           同住,更不想请保姆或钟点工,一切自理。所以每
               通过后来的不断交流,我这才得知,经历坎坷的                           天除去采购和打理三餐,所剩时间也就不多了,
               他,原本是在经商。但从小嗜书如命的他,在不                           加之还喜尽享生活之乐趣,用来阅读和写作的时

               惑之年不仅果断戒掉一天要抽三包烟、天天要喝                           间实在有限。比起上述文友,我既读书(特别是
               酒的老毛病,而且毅然弃商从文,关掉生意,把                           名著与诗词)不多,写得就更少了,非常惭愧。
               全部精力和时间用来读书写作,蝶变为文学爱好                               耄耋之年的体力不济,加之各种病痛的纠缠
               者,走上了勤奋的笔耕之路。而且他的习惯是,每                          不休,尤其是昏花的老眼,非常有碍阅读与写作。
               读一本书就尽可能写出一篇读书心得。不知他已                           但这些并非十足的理由。你看活到老、学到老、
               读了多少书,写了多少评论,反正他的文章逐渐被                          写到老的马识途、李致等资深作家,谁不是生命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新华文摘》《作家文                          不息,读写不止?诸如我等业余写作者,还真得像

               摘》等发表或转载。                                       冯老师所言,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往自己的智慧
                   慢慢熟悉后,要来他现有的几十篇评论打印                         之“桶”里多装点水,即便“针出”,也才能涓涓
               成册,准备慢慢品读学习。首先看了他对金牛作                           不断,细水长流。自己也才会随着时空的变换不
               协几位文友作品的评价,感到很新颖独到,尤其                           断成长,身心愉悦地去追寻诗与远方,“采菊东篱
               是最近这篇《说说写书评》,让我茅塞顿开,长了                          下,悠然见南山”。

















               148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