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上风》2025年第2期
P. 151
耕读台·悦读
时代浪潮中的文化镜像
——莫然女士长篇小说《好雨知时节》的史诗品格与地域美学
□ 曾令琪(区作协会员)
③
成都平原的千年文脉在20世纪初的时代裂变 雀》 等城市叙事,凸显出成都作为“内陆文明中
中呈现出惊心动魄的精神图谱。莫然女士的长篇 心”的独特性。保路运动中展现的“川人自保”精
小说《好雨知时节》以四川保路运动为叙事原点, 神,既是对巴蜀汉魏以来“天下未乱蜀先乱”历史
在历史洪流与个体命运的碰撞中,构建起一部兼 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敢为天下先”现代革命精神
具史诗品格与地域美学的文学巨著。这部作品不 的呼应。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在《政治无意识》中
④
仅是对李劼人《大波》未竟叙事的当代回应,更是 强调:“所有文学都是社会象征行为。” 《好雨知
以现代性视角重构历史记忆的文学实验。 时节》通过地方事件的全国性象征,实践了这一理
通过对时代大背景的宏大书写、人物群像的 论命题。孙中山先生曾经强调:“若没有四川保路
立体塑造、四川风俗的活态呈现以及方言体系的创 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推迟一年半载。”
造性运用,小说完成了对成都百年沧桑的文学性诠 这个论断,在小说中被转化为具体的历史场景,使
释,为中国城市叙事提供了独特的巴蜀范本。 地方事件获得了全国性的象征意义。
历史褶皱中的文明密码: 多声部的时代交响:
时代大背景的史诗建构 人物形象的现代性塑造
小说以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为叙事枢纽,将 小说构建了一个层次丰富的人物谱系,既有
成都置于中国近代史的关键转折点。这一历史事 林汉云、文光豪等新旧交替的军政人物,也有章海
件不仅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更是传统文明与现 涛、文诗洁等觉醒的知识青年,更有章心田、芙蓉
代性碰撞的具象化呈现。作者以“水电报”这一独 等底层手工艺者。这种人物设置暗合巴赫金“狂欢
特的传播媒介为隐喻,将成都的命运与全国革命 化”理论中的多声部叙事,不同阶层、不同立场的
浪潮紧密相连。正如瓦尔特·本雅明在《历史哲 人物在历史舞台上展开激烈对话。福斯特在《小说
⑤
学论纲》中所言:“历史的真理不是线性的进步, 面面观》 中提出的“圆形人物”理论,在林汉云
①
而是无数被压抑瞬间的星丛式闪现。” 小说正 身上得到完美诠释——这位兼具雄才大略与性格
是通过保路运动这一“被压抑的瞬间”,聚焦于 缺陷的军政领袖,其复杂性恰如韦伯所言的“魅
章海涛、文诗洁等青年群体的觉醒过程,展现了 力型权威”,既推动历史进程又陷入权力异化。
历史合力中个体的能动性,照亮了中国现代化进 文诗洁的形象塑造尤为值得关注。这个 兼
程中的文明阵痛。 具传统诗性与现代意识的女性角色,既是“秋瑾
在时代背景的处理上,作者巧妙运用“互文 式”革命女性的当代演绎,又体现了巴蜀文化中
性”手法,将成都置于与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对话 “才女”传统的现代转型。她与章海涛、吴仪民
②
之中。具体的创作中,通过对比《火种》 和《朱 的情感纠葛,实质是革命理想与改良主义的精神
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