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上风》2025年第2期
P. 153

耕读台·悦读














































               南河综合整治工程,以一户人家的三代血脉为传                               这 部作品与《晓 看 红湿 处》和《花 重 锦官

               承,分别以《好雨知时节》《晓看红湿处》《花重                          城》一道,以 三 部曲的 形式,完成了对成都 百
               锦官城》为书名。莫然借用当年在成都客居长达                           年沧桑的文学性诠释。这种叙事策略既回应了
               四年、热爱成都深入骨髓的杜甫的诗句,以诗意                           詹姆逊“民族寓言”的理论命题,又实践了李陀
               盎然的激情,向成都这座国际性的大都市献上一                           “现代汉语写作”的创新主张,更回应了“讲好
               曲深情的赞歌。这种气魄与豪情,令人感佩!                            中国故事”的时代命题,为地 域 文化的现代转
                   因此,我的结论是:                                   化,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城市叙事,均提供了优秀
                   《好雨知时节》的价值不仅在于对四川保路                         的文学范本。当小说结尾处章海涛与文诗洁乘
               运动的文学重构、文化重构,更在于其为中国城                           船东下的身影消失在锦江烟雨中,我们看到的不
               市叙事提供了新的范式。作者以“史诗性”与“地                          仅是个体命运的抉择,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的精
               方性”的辩证统一,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                          神觉醒。这种觉醒,正是中华文明在现代转型中

               对话之中,构建了成都的文学镜像。                                的生动缩影。



               ①  《历史哲学论纲》:〔德〕本雅明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20年11月。
               ②  《火种》:葛亮著,作家出版社,2010年9月。
               ③  《火种》:《朱雀》:刘统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3月。
               ④  《政治无意识》:〔美〕詹姆逊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
               ⑤  《小说面面观》:〔英〕福斯特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7月。
               ⑥  《小说的艺术》:〔捷克〕米兰·昆德拉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8月。
               ⑦  《文化的解释》:〔美〕格尔茨著,译林出版社,2014年8月。
               ⑧  《老舍文艺论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
               ⑨  转引自《百度文库》:《论沃尔夫的语言相对性原则》,祝丽丽、王文斌著。

                                                                                                       145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