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2 - 成都年鉴2021
P. 722

文献·法规·文件       Literature,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Documents > > >


           公园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住建、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部门                          居 (村)民委员会应当在党组织领导下,组织居民依法完善居
        应当加强社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设服务社区的公共绿地、绿道                        民公约、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并报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
        等,营造社区生态场景,集成转化生态体验、文化创意、生活美学、                       府备案。

        体育运动等社区消费功能。                                             居 (村)民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议事、评议、公开、监督等机
           居 (村)民委员会应当引导居民遵守生活垃圾管理有关规定,                      制,规范居民日常行为,维护社区公共秩序,引导优良民风民俗,

        鼓励居民开展社区绿化活动,养成绿色生活方式。                               保障居民合法权益。居民依法选举居 (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

           第十五条 本市应当弘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践行                        居 (村)民委员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                           第二十一条 本市应当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居民法律意
        的天府文化融入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打造共同精神家园,促进社                        识,引导和支持居民理性表达诉求、依法开展活动和维护权益,发
        区文态塑造。                                               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社区法治
           市和区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注重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文物、                      建设。

        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社区地域文化,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有条件的城
        建设富有文化特质、独特魅力的特色镇 (街区)和社区公共空间,                       乡社区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听取居民对制定、修改法规规章

        培育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的社区产品和特色品牌。                             等立法活动的意见建议。
           市和区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居 (村)民委员会健全社区人民调解


        设,大力开展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活动,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                        组织网络,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完善矛盾纠纷调解化解机制,
        务水平。                                                 发挥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社会工作者等专业队伍在社区矛
           第十六条 城镇社区应当保持城市宜居生活特质,持续优化                        盾纠纷化解、教育帮扶和法律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社区服务、改善社区环境、提升空间品质、创造智慧生活,建设智慧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和有关行政执
        智能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法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等,广泛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鼓励法官、检
           鼓励建设弘扬开放、包容、友善精神的国际化社区,提供国际                       察官、人民警察、律师、公证员、法学教师等开展法治宣传。
        化服务,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搭建本市居民和国际友人的互动平                            第二十二条 本市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
        台,促进文化交流融合。                                          发展天府文化,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社区发展治理、规划和自然资源、住建、城市管理、民政、商务、                     弘扬成都生活美学,引导居民崇德向善、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
        公园城市、外事等部门应当依据居民需求,实施社区有机更新,合                        爱亲,倡导家庭家规家风建设,营造和谐邻里关系,弘扬开放包容
        理布局公共设施,建设国际时尚、文化创意、运动健康、绿色生态、                       公益友善精神,促进社区德治建设。

        科技智慧等各类主题社区,营造高品质社区生活场景、多样化社区                            市和区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社区道德评议和诚信激励
        消费场景和引领型社区科创场景。                                      机制,宣扬道德模范、好人好事,鼓励见义勇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
           第十七条 乡村社区发展应当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发展壮                        建设,营造文明社区氛围。
        大集体经济,促进生态价值转化,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推进                            第二十三条 本市应当依法拓宽社区协商范围和渠道,丰富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协商内容和形式,提高社区各类主体协商能力,健全基层多方协商
           农业农村、规划和自然资源、财政等部门应当鼓励农村集体经                       机制,促进社区协商共治。


        济组织利用集体土地、房屋、设施等资源和资产,依法通过股份制、                           区 (市)县相关部门应当指导完善党领导下的居 (村)民 (代



        合作制、租赁等形式,积极参与产业融合发展。                                表)会议和居 (村)民议事会制度,引导居 (村)民委员会组织开
           第十八条 产业社区建设应当坚持人城产融合发展,围绕产                        展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运用协商成果。


        业功能区布局,推动现代产业发展与社区生活相融共进,产业形态                            居民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选举居 (村)民议事会。居 (村)民
        与社区形态协调发展。                                           议事会受居 (村)民会议委托,在授权范围内协商议定社区公共

           各产业功能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组织                        事务。
        编制和实施产业社区规划,会同社区发展治理、规划和自然资源、                            第二十四条 本市应当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
        经信、商务、住建等部门,推动生活空间与产业空间融合布局,构建                       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社区智慧
        兼顾产业发展和企业、居民需求的产业链条,建设功能复合、职住                        服务、智慧安防、智慧治理场景,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智能化水平,促
        平衡、服务完善、宜业宜居的产业社区。                                   进社区智慧治理。
                                                                 市和区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集成政务、生活、商业

                        第三章 社区治理                             等服务资源的一站式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收集、整合社区基
                                                             础数据,统筹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信息资源。
           第十九条 社区治理应当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构建自治为                            市住建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智慧社区建设标准,会同市社区发
        基础、法治为根本、德治为支撑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注重发挥居                        展治理、网络理政、应急、经信、科技、商务、公安、教育、民政、城市
        民和社会力量作用,推动各类主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实现政府治                        管理、交通运输、规划和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
        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智慧社区建设相关工作。
           第二十条 鼓励和引导居民依法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凝聚                            第二十五条 本市应当围绕居民生产、生活安全,加强源头治
        社区共识,共同解决社区公共事务、矛盾纠纷,实现居民自我管理、                       理和系统治理,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解决社区安全稳定问题,排
        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除风险隐患,建设平安和谐社区,促进社区综合治理。

            630  Ӯˤ׻ˤ୍ˤ࡫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