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上风》2025年第2期
        P. 12
     文选
        第 · 辑 二 第 二 辑
                   文章不仅详尽地寻访与考察了西北联大的                          升任辽宁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而我父亲基
               种种遗址遗迹,作者讲述北京多所大学迁移到                            于爱国热情,抨击了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失去半
               陕西有着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文章写道:“西                           壁河山而惨遭迫害,连尸体都不能归葬,活活丢
               北联大再迁的目的地 就是陕西,准确地说是夹                           下母子肚子中的胎儿弟弟世达,若不是外祖父雇
               在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的汉中。”此言不虚,我父                           一乘滑竿将我们无依不靠的母子接回老家四川开
               亲何成均身为西北工学院学子,当我呱呱 坠地                           江县普安镇红庙村,得以在祖父祖母身边悉心养
               时,便郑重地将我命名为“何汉生”,意即出生于                          育成人,以至活上八十高龄,而我母亲从此守寡,
               汉中地区,尔后因统一纳入家族辈分,才更名为                           度过凄凉的一生。
               “何世进”。                                              作家聂作平这篇《消逝的弦歌——寻找西北
                   聂作平这篇文章,不仅生动鲜活地描述了西                         联大的足迹》,别开生面而又满怀深情地记录了
               北联大由西安再迁汉中的详情细节,还列举了生                           险些遭人遗忘的一段珍贵而重大的历史事迹,作
               动鲜活的例证:“原辽宁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                           者依归太史公笔法,真乃“不朽之盛事,无韵之
               长、史学家朱子方系西北联大学生,他年轻时的                           离骚。”
               求学经历,堪称烽火年代内迁读书人的标本。”文                              我赞美《上风》文学季刊能拥有聂作平这样
               章细致描述:1937年夏天,朱子方高中毕业,打                         高产的优秀作家,随时提供佳作新构,为刊物增
               算去北平考大学,他从开封出发,坐火车,经郑                           光添彩,从而使刊物不断精进提升档次与品位。
               州,赶往北平。适逢七七事变,火车开往保定便滞                          从而拥有更加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享誉巴蜀
               留了下来。他年方23岁,被迫返回开封,考入河南                         的文学名刊。同时也为环绕在《上风》周围的众
               大学。仅仅上了两个月学,郑州也不安全,他返回                          多作者寻找到了崇高的人生价值。
               老家江苏丰县,直至寒假,南京告急,连老家也不                              法国伟大作家罗曼·罗兰有至理名言:“一切
               安全。幸好他舅父在内迁的东北大学任教,此时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造的刺激。如果停止创造,
               东北早已沦陷,东北大学最早迁入西安,朱子方                           即便是一刹那,他也会死去,因为空虚张开两颚
               在日寇的狂轰滥炸中投奔西安,方才在舅父的安                           等着他……巨大的播种者散布着种子,仿佛流泻
               排下得以进入西安临大。                                     的阳光,而每一颗洒下的渺小种子就像另一个
                   历史学家 朱子方如此,我父亲何成均何尝                         太阳,倾泻吧,未来的收获,无论是肉体的或精
               不也如此,颠沛流离。据母亲讲,父亲何成均20                          神的……我产生我的思想和行动,作为我身体的
               岁前在北平宏达中学读高中,基于爱国热情曾                            果实……永远把血肉赋予文字!”(引自谷正红编
               参加过12·9爱国学生运动,他奋勇直前,手挥拳                         《外国哲理小品》)
               头,高呼“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口号,遭军警                              据此,除了感谢在思想与行动上,将80多年
               狠狠地抽了几皮鞭,从此他恨透了国民政府的腐                           前无数青春学子的血肉之躯在国家精心安排下,
               败,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北洋工学院,不久北平                           历尽艰辛将沦陷区的大学一所所内迁入陕西,先
               沦陷,他只好去湖北武汉大学借读。尔后武汉失                           西安后汉中盆地的城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疯狂
               守,他方才追寻北洋工学院内迁西安。后来连西                           侵犯而能为民族科学与文明的传承弦歌不绝,做
               安也承受不住日寇的狂轰滥炸,他又随同内迁的                           出历史性的伟大贡献而钩沉稽考,探幽发微,留
               西北工学院转移到陕西的城固。此时他已与随他                           下光辉的文字记录而加额以礼。
               陪读的曾宪春女士结婚,一年后的1939年旧历五                             同时也不得不佩服《上风》敏锐而诚挚的编
               月初四(端午节前一日)凌晨生下我这男孩。我父                          辑眼光,让更多的遗世名篇、佳作新构源源不绝
               亲何成均不仅像朱子方一样辗转流离,其结局更                           地奉献给广大读者,弦歌不绝,拨动千万读者的
               为悲惨,朱子方历史系毕业后成长为史学家,且                           心弦!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