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上风》2025年第2期
P. 15

金牛道·专递




               异常,但戏虎人从容不迫。                                    扑图形成呼应。这种将竞技与表演融为一体的形
                   新津出土的崖墓石棺画像则记录了蜀地“斗                         式,正是宋代“瓦舍相扑”的雏形。

               猿”。石棺“刺猿”图中,一男子手持器具,在击刺                             秦 汉 时 期,西 南 地区军事地位 上升,尚 武
               一只猿猴。崖墓石函“击猿”图中,一人手持兵器                          之风盛行,角抵不仅流行于军中,而且流行于民
               刺向一只身着服装的猿猴,猿猴惊恐而逃。                             间,尤其是川东一带流行“角力”,民间称之为
                   广汉太平画像砖“鞲鹰”图,则反映了东方古                        “相攒”。
               老的调鹰术。画面三位奇人,中间的穿镼,右边的                              宋代调露子的《角力记》是第一部描写角力

               正在舞蹈,左边的手执饰物,臂上的鸟显然是鹰。                          的书,书中特别讲述了唐末四川一带的蜀都角力
               砖的另一端有铭文“永元八年”,即公元96年。此                         活动开展得很盛行,记载的“蜀都角力社”,反映
               外还有“戏马”,一人屈膝半跨,戏逗骇马,马奋蹄                         了唐代四川武术的组织化发展。这种民间社团不
               疾驰。                                             仅定期举办擂台赛,还承担着军事训练的职能。据
                                                               《新唐书·兵志》记载,剑南节度使麾下的“雄边
                   举重与角抵:力量美学的双重变奏                             军”,其士兵多来自民间角力社,“每岁冬月,集于
                                                               成都,较其优劣,以定军籍”。

                   举重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项目,数千年前
               就在我国广泛开展,并被长期列为武举考试的内                               兵械武艺:冷兵器时代的科技巅峰
               容。主要形式有拓关、扛鼎、举石等。
                   汉代巴蜀举重活动也受到重视,流播甚广。绵                            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嵌错铜壶,其攻战纹
               阳市三台县郪江崖墓“力士像”中两人,其中一大                          饰中展现的戈、戟、剑、盾组合战阵,揭示出巴蜀
               力士双足扎马步,高高托举起一石块或铜鼎,向人                          军队的先进战术思想。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所有

               炫耀;他的左侧有一人似在做惊呼状,双手前推避                          兵器长度均按“勾股数”设计,这种精密计算,在
               让,头扭向后方。这是目前国内最早的举重图像。                          三星堆玉璋上的刻度纹饰中得到数学验证。
                   秦汉时期,巴蜀对于中央王朝具有重要战略                             彭州出土的汉代铁剑,经金相分析显示其采
               意义,巴蜀士兵对于秦汉王朝稳固西南统治作用                           用了“块炼渗碳钢”技术,领先欧洲同类工艺千
               巨大,士兵举重训练力量应是必备科目。1986年                         年。剑身表面的“暗格纹”不仅是装饰,更是应
               彭州义和出土的“升鼎”画像砖,不仅反映了巴蜀                          力分布的视觉化呈现。
               人民的智慧,更暗含军事工程的技术积累。画面                               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三国武术展”中,观

               中使用的滑轮组装置,与《墨子·备高临》中记载                          众可以看到蜀汉“无当飞军”使用的青铜钩镶。这
               的“车梯”原理相同,这种器械在攻城战中具有                           种攻防一体的兵器,其形制与现代武术中的“双
               重要作用。                                           节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角抵,是秦汉时期对摔跤活动的一种称呼,                             汉画砖上的攻防密码,既是巴蜀先民的生命
               也是奥运正式比赛项目摔跤运动的最早形态。两                           记忆,更是中华武术的精神基因。从司徒玄空观
               人直接接触后,运用身体某一部分以破坏对方身                           猿创拳,到李冰斗牛治水;从郫都角抵傩戏,到现

               体支撑面为手段,将对方摔倒。                                  代运动科学,巴蜀武术始终在传承中创新,在碰
                   角抵运动在巴蜀的发展更具戏剧性色彩。郫                         撞中融合。当世运会的聚光灯照亮成都,这座千
               都汉画像石“角抵漫衍·水嬉图”中,戴面具的角                          年武城正以汉画像砖上的攻防智慧为蓝本,勾勒
               抵手实为古蜀傩戏与武术的结合体。重庆巫山                            出传统体育现代化的中国方案。那些定格在陶俑
               出土的东汉绿釉陶角抵俑,两人纠缠的姿势暗                            砖石间的武术瞬间,终将在世界运动的舞台上,演
               含三十六种摔法变化,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相                           绎出新的文明华章。


                                                                                                         7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