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上风》2025年第2期
P. 47

金牛道·专栏·路上说成都




               8000万石以上,历来四川贡献于抗战的粮食,占
               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

                   四川农夫于抗战时 贡献军 粮 超 过8 0 0 0万
               石,且每一粒军粮都长出于巴蜀大地,遍布广袤
               乡野。然而要把军粮集中起来,于军需之用也并
               非易事。此刻,恰恰是遍布乡野的川西鸡公车,
               便担当了军粮驿运的“第一车”(图8)。

                   据1937年国民四川省建设厅统计说,当时全
               川各地有鸡公车16.6万辆,主要担负了军粮驿运
               和城乡之间的货物运转,有时也搭载短途旅客。
                   于几年后,该厅又有统计报告说:“抗日战争
               期间,四川省驿运管理处组织民间鸡公车运输军
               粮和特种工程的粮盐、芒硝等物资,弥补运力不
               足。”在交通部的《奖励民营驿运事业办法》鼓

               励下,川西鸡公车的拥有量早已是暴风骤雨般的
               增长。驿运路上虽有人力板车、驭运马车以及水
               运木船,但驿运支线是军粮运输的源头,犹如驿
                                                               图8 遍布乡野的川西鸡公车,担当了军粮驿运“第一车”
               运的毛细血管,倘若没有川西鸡公车源头性的驿
               运第一道工序,后面的驿运干线的板车、马车、
               木船也只能是“望梅止渴”。川西鸡公车从数千

               年的驿运之路走来,在抗战之时又毅然挺身而
               出,重归驿运之道,焕发了极大活力(图9、10)。
                   作家李劼人在《大波》中仍然有说叽咕车的,
               “因为魏蜀吴三国分立,蜀汉丞相诸葛亮六次伐
               魏,都因军粮运输困难,不能不敛兵而退。军粮
               运输的困难,当然由于道路崎岖,不能使用几头
               牛,几头马拉大车作运输工具的缘故。只管诸葛

               亮发明木牛流马,比起肩挑背负进了一步,想来                           图9 抗战时,川西推载军粮的鸡公车
               还是不很顶事的罢?我们川西坝的人到底感谢诸
               葛亮先生,他的遗制木牛至今尚在为我们服务,
               不过改了一个名字叫叽咕车。”可见,“蜀汉丞相
               诸葛亮六次伐魏,都因军粮运输困难。”,然才有
               了“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



                         “特种工程”的第一车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区成
               立。1943年1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急电四川
               省政 府,令其迅 速实施“特种工程”。所谓“特                         图10 川西军米由鸡公车转运至船只水运而出


                                                                                                        39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