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上风》2025年第2期
P. 50

·地名故事·
        文选 金牛道
        第 · 辑 二 第 二 辑













                                               编者按: 继2024年“金牛地名故事”征文活动及《记住乡愁》地名故事集
                                           之后,2025年金牛区民政局、金牛区文联、金牛区作协再次联手发起“深耕
                                           此城记忆·寻味地名故事”征文活动,《上风》将陆续选刊,以飨读者。





















               古今土门




               □ 中 岳(区作协会员)







                   成都市北郊金牛区天回镇的土门社区,东风渠                            说到土门村,就不得不提到老官山,其原因
               自西朝东流经境内,川陕路国道线贯穿南北,川天                          后面文字可见。关于老官山和土门镇的历史沿
               路由东向西直达天回镇火车站,且与成彭公路相                           革,资料上有这样的记载。老官山,可追溯到清

               连,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处于成都北门地                          朝初期,叫做清泉镇老官山,此地曾作为公坟而
               区交通的枢纽重要位置。                                     著名;到了民国时期,辖属茶境乡官山保,由高关
                   据当地人讲,在很早以前,此地有一座土门                         山、庄坑、官山合并组成;1949年解放,属茶境区
               寺,实为尼姑庵,又称老寺庙,周围百姓常常到此                          官山村;1953年,属封山乡管理;1968年,称茶
               祛灾祈福。土门寺于现今土门社区2组,有三排建                          地公社官山大队;2014年底,原新官山、老官山

               筑9间房屋,大概350平方米左右,后来因附近的                         两个自然村同时搬迁,迁至附近的樟上窝子和土
               寺庙增多,来此庙的香客居士渐渐少了起来,尼                           门村。土门村,古代是金牛古道上的重要驿站,称
               姑们也纷纷还俗,土门寺便名存实亡了。加上城                           作“天隳驿”。传说古蜀国蜀王杜宇与共工、颛顼
               市规划的原因,此处房屋就用作组上的保管室,                           大战时,导致天崩地裂并坠入凡间,故称作“天
               最后由房管局收回。不过,虽然土门寺消失在历                           隳神”,坠落的地方为“天隳山”。到了唐代,唐
               史的沧桑之中,但“土门”名号延传至今,土门村                          玄宗李隆基因“安史之乱”入蜀避难,到了此地时
               也因寺得名。                                          得知叛乱已平,便返回长安,故这里就改称“天


               42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