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8 - 彭州年鉴2021
P. 458
彭州年鉴 2021
P E N G ZH O U Y E A R B O O K
平低等问题。 生产,具有生产、销售分散等特征。蒜农与合作社、
一是土壤环境退化影响大蒜品质。部分蒜农为 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合作较少,导致大蒜生产销售
降低劳动成本、追求短期高效,在种植过程中普遍 组织化程度低。销售过程中,本地蒜农一般采取.“农
.
使用化学肥料、除草剂代替有机肥及人工除草,导 户 + 蒜商”传统销售模式,坐等经销商上门收购,
.
致干尖、回苗、烂蒜头.(黑蒜头)、发芦等情况频繁 受销售渠道窄、市场信息落后因素影响,蒜农对大
.
发生。目前,彭州大蒜种植无公害和有机生产认证 蒜价格高低缺乏.“话语权”,加之大蒜.“大小年”周
.
面积不到大蒜种植总面积的 20%。另一方面,大蒜 期性风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蒜农的生产积极性。
属于无性繁殖作物,彭州大蒜连作重茬长达 60 余年, (四)彭州大蒜品牌建立维护方面短板明显。目
多年种植导致大蒜重茬现象十分严重,甚至出现种 前,彭州大蒜虽然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
性退化的情况。 保护产品,但彭州大蒜品牌对国际和国内市场影响
二是种植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程度不高。 力较小、品牌知名度仍然不高。由于注册商标未完
.
大蒜播种和收获是劳作最耗时、最密集的环节,需 成,导致在.“彭州大蒜”品牌保护方面缺少相关法律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目前,彭州蒜农大多 支撑。据部分大蒜生产、销售市场主体反映,成都
采用家庭分散式生产,受各自耕作土地差异.(耕地 周边及山东、云南等外地大蒜,甚至部分劣质大蒜
.
面积小且分布区域不同),大蒜生产规模化、机械 可轻易混入本地市场仿冒彭州.(隆丰)大蒜销售,影
.
化水平较低.(据测算,播种、收获若采用机械化作业, 响外地蒜商对彭州大蒜的印象,也严重干扰了本地
每亩大蒜播种收割成本将节省 200 元左右)。同时, 大蒜市场正常交易秩序。
.
在隆丰等大蒜重要产区,由于部分农民已具有稳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定的非农收入.(石化周边区域农民已搬迁至城市小 (一)围绕生产种植,全力提升种质资源
.
区),不再将土地耕种作为谋生手段,土地适度流 一是科学施肥提升土壤条件。全面推广化肥使
转程度不高。 用负增长计划,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引导蒜农合理
(二)大蒜产业链条不完整。彭州大蒜产业目 使用化肥农药,推进秸秆还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
前仅局限在大蒜生产.(种植)上,在内销、出口方面 定期清除农田残膜及塑料制品,及时进行深松整地,
的产品基本为原料蒜或低层次初级加工品,严重缺 预防土壤板结、改善土壤质量,为大蒜生长创造良
乏大蒜精深加工,对大蒜药用、保健价值挖掘还远 好的自然环境。
远不够。例如,大蒜素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 二是鼓励引导蒜农采用轮换耕作模式。根据大
.
革兰氏阴性菌等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抗癌活 蒜种植周期.(2—3 年),逐步普及农户轮作换茬,
性强,对肝癌、胃癌等多种肿瘤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鼓励大蒜与水稻、油菜、川芎等作物轮换,推广稻鱼、
但本地尚无医药企业从事相关产品研发生产 ;彭州 稻鸭、稻虾等生态种植模式。
大蒜深加工科研投入方面几乎为零,尚无蒜片、蒜精、 三是加大科研投入和品种开发力度。加大与四
蒜油等加工企业,本地仅有一家规模极小的糖醋蒜 川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农业科研单位合作,组
加工作坊。 织一线农技人员开展起垄栽培、气生鳞茎繁殖、高
(三)传统经营方式导致生产销售组织化程度 畦栽培研究,建设彭州大蒜育种繁育中心、优质大
低。彭州大蒜种植呈点状零星分布,90%以上是蒜 蒜种质资源库。开展彭州大蒜脱毒培养、提纯复壮
农自发种植,其生产规模小且大部分根据蒜农经验 和新品引育,加快研发优良大蒜蒜种。
396 P E N GZ H O U
Y E A R B O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