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4 - 成都年鉴2021
P. 714

文献·法规·文件       Literature,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Documents > > >

           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多产生多付费、少产生少付费,混合垃圾                       运站、再生资源回收站等设施应当按照规划同步、建设优先的原则
        多付费、分类垃圾少付费的原则,建立计量收费、分类计价、易于收                       提前建设。
        缴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和资源化利                            建设工程配套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不符合设计方案的,规划和
        用,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自然资源部门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核实文件,开发建设单位不
           第十条 本市实行生活垃圾跨区 (市)县域处理生态环境补                       得组织竣工验收。

        偿制度。                                                     第十八条 新建住宅建设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在销售场
           将生活垃圾转运到其他区 (市)县集中处理的,应当向该                        所公示配套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位置、功能等内容。

        区 (市)县支付生态环境补偿费。生态环境补偿费应当用于生活                            第十九条 现有不具备分类功能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

        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等事项。                           应当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逐步进行改造。
           第十一条 本市鼓励和支持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就                           既有住宅区增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镇人民政府、街道
        地处理、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研发和应用。                       办事处应当适当给予补贴。
           本市鼓励通过奖励、表彰、积分兑换等方式,促进单位、家庭和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生
        个人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活垃圾处理设施、场所。


           第十二条 市和区 (市)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采取                           确需关闭、闲置或者拆除的,应当经市或者区 (市)县城市管
        有效措施,加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全程分类管理、资源化利用和                        理部门商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同意后核准,并按规定先行重建、补建
        无害化处理的宣传教育,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                         或者提供替代设施、场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好氛围。                                                     第二十一条 市商务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与生活垃圾分类
           市和区 (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                       体系相衔接的可回收物利用专项规划,发布可回收物目录,合理布

        本市幼儿园、中小学校教育内容,并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实                        局建设全域覆盖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分拣拆解中心。

        践活动。                                                     市和区 (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市管理部门引导建
           大型生活垃圾转运、处理单位应当设立公众开放日,配套建设                       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体系,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形成全域覆盖的
        相应的参观、宣传设施,接待社会公众参观、访问。                              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
           本市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应当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                           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再生资源回收专用车辆的道路通
        和管理的公益宣传,普及相关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生活垃圾分类与                        行给予支持。
        减量意识。
           本市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宣                                        第三章 源头减量
        传、示范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 本市商场、超市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免费提供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塑料袋。
                                                                 本市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

           第十三条 市和县 (市)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                       品。生产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清洁生产的规定,生产废弃物产生
        织编制生活垃圾管理专项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量少、可循环利用的产品。
           生活垃圾管理专项规划应当与所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                            本市鼓励和倡导减少使用、积极回收塑料制品,推广应用可循
        接,明确生活垃圾管理的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产品。
        的选址布局和规模、保障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三条 生产者、销售者对产品的包装应当合理,包装的
           第十四条 有关部门编制城乡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年度投资                        材质、结构和成本应当与内装产品及其执行标准相适应,减少包装
        计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应当统筹安排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                       废弃物的产生。
        理设施的建设。                                                  市场监管部门应当按照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相关国家标准,

           区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的统筹安排,制定本区域                       做好产品包装物减量的监督管理工作。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处理设施的年度建设工作计划并组织                             第二十四条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督促企
        实施。                                                  业严格落实国家快递业绿色包装相关标准,促进快递包装物减量
           第十五条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用地依法通过划拨取得,                        和循环使用。
        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用途。                                           鼓励快递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在本市开展经营活动时,使用电
           第十六条 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会同住建、规划和自然资源等                        子运单和可循环使用包装箱 (袋)、环保胶带等,并运用计价优惠

        部门,组织编制建设工程配套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标准,制定收                        等机制,引导消费者使用环保包装。
        集容器配备、更新办法,并向社会公布。                                       鼓励快递包装物回收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推进快递包装物
           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指南,明确分类收集容                        回收循环利用。
        器的标准、标识、设施规范和投放规则等内容,并向社会公布。收                            鼓励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循环使用的环保包装。
        集容器的颜色、图文标识应当统一规范、清晰醒目、易于辨识。                             第二十五条 本市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绿色
           第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                       办公。
        家和省市标准,配套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                            机关、事业单位应当优先采购可以循环利用、资源化利用的办
        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其中,垃圾收集站 (房)、转                      公用品。

            622  Ӯˤ׻ˤ୍ˤ࡫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